华容本地地坪漆施工招聘,
为什么长江荆江段会形成“地上河”?
这是个地理问题
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。和黄河一样,长江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,其起源于青海,干流向东流经过四川,重庆,湖北,安徽,上海汇入东海,流域面积更是包括支流汉江经过的陕南,乌江经过的贵州北部等等,幅员约180万平方公里,人口约4亿,占中国总人口的30%。而中国土地上最主要的原始文明之一河姆渡文明就发源与此,众多中华历史名城,比如武汉,安庆,南京,重庆,成都都在长江流域范围内,说长江养育了半个中国,这也不为过。
但是长江带给人的不一定都是恩惠,也有风暴,比如武汉一带的长江就经常发洪水,这是因为长江荆江段形成了“地上河”,也就是河水比地面还要高,那么这是为什么呢?
其实原因分为自然和人为。自然原因很好理解,因为荆江段夏季风影响降水充分,南北支流由于同时进入汛期,干流水量加大,同时河槽由于地理原因本就比地面来的高,河道湾曲泥沙淤积,水流不畅构成“地上河”。而且人类近年来不断在长江中上游对植被进行破坏,围湖造田使调洪才能下降。这才使得武汉的长江洪水连连
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,如有出入还请斧正
我曾在湖北荆州生活过20年,对荆江的认识和感受颇深。荆江全长360公里,是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城陵矶段的别称,因流经古荆州境内而名。荆江以藕池口为界,以上称上荆江,以下称下荆江。荆江是全国有名的“地上河”,向有“万里长江,险在荆江”之说。
荆江之所以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:一是,荆江两岸地势低平,北面是江汉平原,南面是洞庭湖平原。长江流出三峡进入平原后,河床变宽,流速变缓,从上游带来的泥砂沉积下来。二是,下荆江是典型的婉蜒性河道,洪水渲泄不畅。全长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,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,被称为“九曲回肠”。三是,筑堤防水,进一步抬高河床。如明代江边修建的沙市万寿塔,如今已被江堤围了半截子,洪水期船行荆江,船比塔高。
历史上,荆江洪水给两岸人民带来过深重灾难。从公元1385年(明洪武十八年)到公元1937年(民国二十六年),荆江大堤共有91个年份溃口。从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中,荆江两岸有16个年份遭受洪灾,几乎年年遭灾。新中国成立后,为了防洪减灾国家多次加固荆江大堤,并在上游修建了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,有效地控制了洪水。同时,荆江自然截弯和人工裁弯取直,缩短河道70余公里,加快了江水流速,减缓了泥砂沉积。
一直以来,我们一说悬河,就认为只有黄河下游那一截,700多公里,让我们提心吊胆,怕她哪一天整出一个黄泛区来。
其实,在“九曲回肠”的荆江(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的出口城陵矶,全长约360公里,以藕池口为界,分为上、下荆江),也有一截悬河,尤其是藕池口至城陵矶这一段,叫下荆江,典型的蜿蜒性河道,全场240公里的堤岸,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,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。
荆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,北岸是江汉平原,地势都很低,特别是北岸的江汉平原。目前的下荆江,河床已高出两岸平原,成了“地上河”,北岸的江汉平原靠180多公里的荆江大堤保卫。
荆江悬河的形成与其他地上河一样,还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。一方面,长江出三峡带来大量泥沙,遇到地势低平又“九曲回肠”的下荆江,流速减缓,泥沙容易沉积,河床不断抬升,时常决堤改道;另一面,人类为了减少威胁,对河道进行束缚,防止其决堤改道,就会加固两侧的大堤,从而出现河床不断抬高,两侧河堤也不断加固抬高的情况。
今天,三峡大坝修建以后,有效约束了洪水,荆江决堤的危险性大大降低,但另一个问题却随之产生。长江是我国的一条黄金航道,却在荆江形成了瓶径,常年通航能力是3000吨级,既使有效挖深,也只能达到5000吨级,万吨级船舶只能在汛期才能上行至重庆。。。作为悬河的荆江,肯定不能无限挖深,这会危害大坝的安全。
荆江航运瓶径的出路只有“拉直”或另行改道!
看了一下资料,1968年监利县曾经对荆江进行人工裁弯取直,看来也是局部的。
小本认为,如果考虑到南水北调加码后长江流域用水也会紧张,长江洪水也需有效储蓄与利用,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:
一是可以考虑打通或挖深、扩宽长江松滋口至洞庭湖的河段,让长江水改道,直接流入洞庭湖,仍由岳阳入长江;
二是考虑在城陵矶筑隔离大坝,将洞庭湖水位提升5~8米 ,洞庭湖面积由目前的2579平方公里恢复到6000~8000平方公里,总容积由220亿立方米提升到600~1000亿立方米;
荆江河段上起湖北省枝城镇,下迄湖南省城陵矶,流经湖北的枝江、松滋、荆州、公安、沙市、江陵、石首、监利和湖南省的华容、岳阳等县(区、市),全长347.2千米,其间以池口为界卞分为上、下荆江。上荆江长约171.7千米,下荆江长约175.5千米。上荆江为微弯分汊河型;下荆江为典型蜿蜒性河道,素有“九曲回肠"之称。
1,这样类型河道,造成径流缓慢,易淤积来自长江上游的泥沙,而长江上游的泥沙是非常巨量的。我们看一下荆江上游三峡水库的泥沙监测量就可见一般,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至2015年12月,三峡人库悬移质泥沙,21.152亿吨,出库悬移质泥沙5.118亿吨,不考虑三峡库区区间来沙,水库淤积泥沙16.4亿吨,年均淤积泥沙1.283亿吨。河道弯曲导致河沙淤积是荆江段成为“地上河”主因。所以荆江的治理***取的是“截弯取直”的策略。
2. 荆江河道两岸平原在沉降,经监测江汉-洞庭湖平原每年有8-15毫米的沉降,带来的是河道相对提升。
其实三峡水库运行之后,因其拦沙效应,清水下泄,荆江段河道近年来已成冲刷趋势,下表为三峡水库运行以来,荆江段的泥沙变化,基本以冲刷为主,其中上荆江沙市河段被冲刷7.5米高程。
感谢阅读!喜欢就点个赞吧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skji.com/post/35499.html